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自动化码头实船联合调试

 6月2日,在南沙四期码头前沿,岸桥按照资讯系统自动发布的指令精准地抓取船上的集装箱,自动放置在无人驾驶智慧导引车(IGV)上,IGV通过智慧演算法,自动规划路径,将集装箱运往堆场,轨道吊自动对位,自动抓取集装箱后放到指定位置。整个生产作业的过程行云流水,标志著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自动化码头--广州港南沙四期工程实船联合调试成功。

广州港股份副总经理陈宏伟介绍,这是广州港南沙港区突破全自动化操作的一个关键节点,意味著国产自动化码头TOS系统已经具备了实际工况运行的能力。按照以往的专案,从设备到岸、通电、单机恢复到启动实船调试,需要4至5个月的时间,而广州港集团、上海振华、华东电子的系统开发团队运用了"深度搜索、分支定界"的智慧演算法,联合组队驻港封闭开发,从4月1日专案通电到今天,仅用了2个月的时间,就启动了多系统的联合调试,体现了真正的南沙建港速度。

据悉,以往的自动化码头采用磁钉导航,需要在码头地面布设磁钉,对场地有较高的要求,而国内现有为数不少的老码头,想要选用这项技术的话,相当于要把地面全部重新翻铺一遍,工程量巨大。而且该方式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高,不利于老旧码头的重新改造和新建码头自动化的发展需求。

为解决这一难题,广州港与海格通信、振华重工联手,从北斗高精度应用角度切入,以求开辟港口复杂区域自动作业新模式。四期工程创新融入新一代物联网感知、大资料分析、云计算、人工智慧、5G通信等先进技术,成功打造全球首创"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智慧导引车+堆场水准布置侧面装卸+单小车自动化岸桥+低速自动化轨道吊+港区全自动化"的新一代智慧码头。

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智慧导引车(IGV)利用北斗、镭射和视觉导航定位技术,车辆无需借助磁钉就可以行驶,路径灵活多变,实现了从"低头"到"抬头"的跨越。集装箱经过装卸、港内运输,最后经堆场"指挥官"-轨道吊结合生产作业系统和调度系统的智慧演算法,为到港和出港的集装箱寻找到最优堆位,提升了集装箱作业效率。

同时,本专案采用全球首创"单小车自动化岸桥、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智慧集卡、堆场水准布置侧面装卸、港区全自动化"的"广州方案",是一套完全拥有自主智慧财产权的系统,可大规模复制,为堆场水准布置的传统集装箱码头自动化升级改造提供了技术借鉴,这也为整个港口行业的自动化改造提供了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和参考借鉴,让老码头提升为智慧化码头也成为可能。同等规模下,智慧化改造后的码头,节省人力约7成。

广州港南沙四期项目建成后,南沙港区每年集装箱输送量预计可超过2400万标准箱,位居全球单一港区前列。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壮阔蓝图中,广州港将与大湾区港口形成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港口、航运、物流和配套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圈"的连结作用,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促进大湾区登上全球航运竞争新高地。